9月19日晚,由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,宁波市北仑区文化馆、宁波市北仑区海晨业余艺术团承办,全区各街道文化站、宁波市北仑区舞蹈家协会协办的北仑区第二十八届群文调演(舞蹈)暨“舞动港城”第四届北仑舞蹈大赛在北仑影剧院成功举办。
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、浙江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、宁波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沙日娜,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、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、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谢培亮,宁波市歌舞剧院院长、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、宁波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蔚,宁波市文化馆表演艺术中心主任、副研究馆员,浙江省舞蹈家协会理事、宁波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俞路,宁波市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、宁波市舞蹈家协会理事张莹担任专家评委。
由全区各街道、社会各阶层文艺团队及文化艺术类机构带来的12支原创舞蹈作品轮番登场,用肢体语言讲述北仑故事,用艺术魅力点亮港城夜空。从非遗技艺到工业精神,从家庭温情到乡村振兴,每一支舞蹈都是北仑人对生活的热爱、对家乡的深情。
大碶街道的《一起跳舞吧》用鲜活的演绎,展现两个不同舞种的爱好者,为有限的场地产生分歧,从争执不下转为彼此欣赏,传递出“因舞结缘、共赏美好”的和谐真谛。
柴桥街道的《情牵索面长》,让百年非遗“柴桥长面”制作技艺跃然舞台。舞者们以轻柔的肢体动作,还原制作索面“二揉四捂、三次拉面”的传统工序,每一个伸展、折叠的动作,都仿佛在诉说手艺人的坚守。
霞浦街道的《脚印》,是献给钢铁工人的赞歌。舞者们以沉稳有力的舞步,模拟钢铁熔炉边的劳作场景,每一个动作,都透着恶劣环境下的坚守,让人瞬间读懂工业发展背后,那群“用滚烫热血淬炼坚韧品格”的劳动者的付出。
梅山街道的《拳舞・潮涌》则打破传统边界,将省级非遗“水浒名拳”的刚劲与街舞的活力完美融合,舞者们拳脚生风间,传统武术挣脱了展馆的束缚,让观众看见非遗文化的无限可能。
白峰街道的《盐花朵朵开》则将视角转向海岸边的盐田,晒盐的动作在舞者们的演绎下充满诗意,抬手是盐晶的晶莹,转身是晒盐的辛劳,最终化作盐花朵朵绽放的喜悦,让观众在舞蹈中品味的质朴幸福。
大榭街道的《等・归》,是对“军嫂”这一群体的感人诠释。舞者们以细腻的肢体语言,勾勒出军嫂“守万家灯火、扛家庭重担”的日常,一句“你守护山河,我守护我们的家”的潜台词,藏在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里。
戚家山街道的《邻里守望》构成社区生活的鲜活图景,独居老人听收音机的悠闲、健身大叔舒展筋骨的惬意、孩童追逐嬉戏的活泼、社工穿梭服务的忙碌,这些细碎的日常被舞者们串联成舞,生动诠释了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的朴素真理,唤起观众对社区温情的共鸣。
小港街道的《画茶抒情》以本土名人为线索,音乐改编自周大风先生的《采茶舞曲》,旋律里满是浙江民间的生活气息。舞者们将以灵动舞姿,展现茶文化的雅致,更传递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。
郭巨街道的《红》以有力的肢体语言,传递“微小力量亦能成就伟大”的信念,让红色精神在舞姿中代代相传。红色,是血脉里的基因,是心底不灭的信仰;星火,虽微弱却坚定,终能汇聚成燎原之势。
新碶街道的《海角咖啡香》将北仑港的壮阔与海角的浪漫融为一体。舞者们的舞姿、背景中集装箱的线条与咖啡香的意象交织,晨光、海风、豆香在舞台上汇聚,勾勒出“港城北仑”的独特韵味。
春晓街道的《咱村的文化特派员》则聚焦乡村振兴,舞者们用灵动的肢体模拟土豆破土的生机,以“土豆堆”造型再现丰收的欢腾,将春晓双狮村“小土豆撑起大产业”的故事搬上舞台,让观众看到农耕文明与乡村发展的鲜活碰撞。
最后登场的少儿群舞《寄居蟹》,由北仑区舞蹈家协会与格桑花艺术特长培训有限公司联合呈现,小舞者们化身海底“小探险家”,歪头、抖触角、抢贝壳的俏皮动作,还原寄居蟹抢壳、换壳的欢乐场景,瞬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,为整场盛宴画上童真满满的句号。
在本次群文调演收官环节,专家评委谢培亮、沙日娜两位老师分别对参演作品进行了专业点评。
谢培亮老师在点评中指出,已成功举办二十八届的群众文艺调演,为北仑区积累了深厚的文艺创作底蕴,这正是北仑区近年来在原创舞蹈领域持续斩获优异成绩的底气。他高度肯定了本次调演呈现的12 个作品在题材选择上贴合群众文艺的本质属性,展现出鲜明的亲民性与生活感。同时,谢培亮老师特别提及本届调演中涌现的新生编导力量,这一现象印证了北仑的原创舞蹈创作已形成厚积薄发的良好生态,并由衷祝愿北仑区舞蹈艺术事业在未来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
沙日娜老师则从队伍建设与文化特色维度展开点评,她表示,北仑区不仅拥有极具凝聚力的年轻舞蹈队伍,更涌现出一批蕴含“北仑港城文化”独特印记的新鲜作品,其选材过程中所体现的用心用情,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活力与温度。她期待,未来北仑区能依托年轻化队伍的创作活力,诞生更多聚焦“人民美好生活”的优质舞台作品,进一步彰显区域文化魅力。
“从今年开始,群文调演将赛制设置为舞蹈类单项比赛,重新启动北仑舞蹈大赛,两赛合一。提升专业性与群众性结合的文艺创作,是本届赛事的重要特色。专业机构参与创作指导,群众演员担当舞台主角,既保证艺术水准,又彰显群文本色。”区文化馆负责人介绍,未来,北仑将继续以群文调演等活动为载体,挖掘本土文化内涵,培育优秀艺术作品,让更多人看见北仑的文化魅力,让港城的文艺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