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山舞狮首赴非洲摩洛哥,开启文化交流新征程

发布时间:2025-07-11 浏览量:2021 点赞: 0 收藏
“摩洛哥,我们来了!”7月1日午后,阳光炽热而明亮,梅山狮文化陈列馆内洋溢着热烈的氛围。即将远赴非洲摩洛哥的“梅山舞狮”代表性传承人沈海迪,与另外3名演出队员个个精神抖擞,喜悦与期待溢于言表。

图片
沈海迪(左二)与队员在出发前合影 图片均由范晓磊摄
此次摩洛哥之行,宁波演艺集团与梅山舞狮队精心编排了四个精彩节目,分别是灵动活泼的《金蛇欢舞》、底蕴深厚的《非遗舞狮》、诗意婉约的《水韵江南》以及气势恢宏的《民族联舞》。其中《非遗舞狮》由梅山舞狮队自主创编,另外三个节目则是与宁波演艺集团的舞蹈元素巧妙融合,旨在为非洲观众呈现一场独具东方特色的视听盛宴。

“这次远赴非洲摩洛哥的演出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突破。我们将与宁波演艺集团的舞蹈和音乐剧深度融合,精准卡点音乐节奏,全方位展现梅山舞狮的独特魅力。”沈海迪介绍道。

此次出征的演员阵容中,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舞狮人坐镇,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踊跃参与。自接到演出通知起,队员们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,历经20多天的刻苦训练,技艺已炉火纯青。

“我们还创新了几个高难度动作,其挑战性远超地面表演,比如连跳连飞,对队员的体能和技巧都是极大的考验。”其中一名队员说。

图片

沈海迪(右)与队员正在打包舞狮演出道具

石吉宁是演员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,但舞狮已陪伴他走过了15个春秋。从初中跟随沈海迪老师开始练习舞狮,到在北仑职高凭借出色表现担任舞狮社社长,再到宁职院加入舞龙舞狮社团,舞狮早已成为他生活中形影不离的挚友。

“虽然乘坐飞机要20多个小时,途中还需在迪拜转机,但我们满怀期待,希望将梅山舞狮带到非洲,让非洲人民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。”石吉宁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,“我们也想借此难得的机会,深入体验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。

图片
沈海迪(左一)正和队员们将演出道具装车

临行前,队员们仔细地将演出道具分别装箱打包。其中,两件最重要的道具——一件红毛狮头狮被和一件黄毛狮头狮被,被小心翼翼地封装好。“我们满心期待通过这次文化交流活动,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。”沈海迪目光坚定地说。

此刻,梅山舞狮队带着满满的期待与使命,踏上了前往摩洛哥的旅程,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盛宴即将拉开帷幕。

据了解,宁波市与摩洛哥马拉喀什市于2007年建立友好交流关系。本次梅山舞狮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受邀参加摩洛哥第54届马拉喀什国家民间艺术节,届时将与来自摩洛哥各地区最优秀的摩洛哥民间艺术团共同演出,并在当地参加巡游活动。

舞狮为梅山民间节庆习俗,起源于清道光年间,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。相传,由于浙东沿海海盗猖獗,肆掠百姓,百姓不堪其扰。在沈氏家族沈天童的带领下,岛上居民为了抗击海盗进行武术练习。海盗登陆时,村民们身披红毛之狮壮威,即以狮子出场为号,齐声呐喊,奋起抗击。由于梅山狮子张口、露牙、瞪眼的模样凶猛,海盗纷纷狼狈逃窜。至此,岛上居民凭借着武术和狮子过上了安宁的生活,红毛狮子也成了岛上居民喜庆娱乐的工具,百姓称之“狮子串”。

梅山舞狮历经百年传承,融汇了南北舞狮的先进理念和动作精华,与梅山武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梅山舞狮风格。梅山舞狮不仅传承传统的“开四门”跳八仙桌的表演形式,还在高桩设计、动作设计方面做出了改良和创新,如“梅花桩飞狮釆青”表演、“高台狮”表演等一系列中高规格水准的表演。其中高台舞狮和梅花桩舞狮是狮队精品代表,尤其以梅花桩表演最能体现技巧和高难度水准。

2005年沈海迪成立梅山舞狮队,成为了目前浙江本省队伍中唯一能表演梅花桩的队伍,为当今国内舞狮最高水平的代表,观赏价值很高。随着舞狮队伍的不断壮大,目前已有学员近百名。2010年,梅山舞狮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传承基地位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狮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2016年,梅山舞狮参加日本奈良“东亚文化之都”交流表演。2017年,梅山舞狮参加韩国济州耽罗文化节表演。2020年春节前夕,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我们的中国梦——2020东西南北贺新春》宁波分会场活动。20239月,梅山舞狮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宁波站活动演出。


文章转载自仑传